奈良公園前東向商店街中的吉祥物小鹿,看到這個才真的有實感:『終於來到奈良了』。八、九年前兩次來奈良,總是從JR或近鐵奈良站出站後→看到正在下暴雨→放棄回站內搭車回到晴朗的京都,從此放棄來奈良,覺得和奈良緣薄。
西國三十三所第九番札所興福寺南円堂。納經時看到少見的卷軸納經,納經者需要攜帶大型的卷軸外出袋,很麻煩,但完成品一定很好看。寺院納經處的書寫人員為了能書寫在卷軸上又不壓到卷軸多餘的部分花了一些時間調整,可以明白為何卷軸納經的費用高於納經帳收費。
現在的南円堂是江戶時代重建的第四代建物,重建方法一般認為是參照鎌倉時代興建,指定為國寶的興福寺北円堂。堂內安置有康慶一門製作的本尊不空羂索觀音坐像及四天王立像,僅於每年10月17日進行「大般若經轉讀會」時才會開啟堂門供人參拜。
興福寺中金堂。以前隨便看日本寺社節目時,看過介紹興福寺內國寶佛像的節目,當時沒想到有日會路過興福寺;因奈良公園面積廣袤,僅僅安排一天是走不完的,本次未進入興福寺參拜。
興福寺中金堂漂亮的特殊御朱印。
中金堂被燒燬重建了6次,最後一次在享保2年(1717)被燒燬過了百年後,於文政2年(1819)再建,再建的堂名為仮堂,規模比以前的小。1819年再建仮堂的中金堂因老化腐朽,在2000年解體,並進行基壇挖掘工作,2010年平城京創建1300年時進行重建,於2018年完成結合了日本古老的木工技藝和奈良時期的建築風格的中金堂。
正準備進入長達八年保存整修期的國寶興福寺五重塔,初為西元730年光明皇后所建,經歷了數次的燒毀與重建,現存的塔重建於室町時代,50.1 公尺高,是僅次於東寺五重塔的是第二高五重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