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條街真熱鬧啊。這個暖簾上的標誌好像在哪裡看過——現在不是還在日本橋有一家百貨公司嗎?沒錯沒錯,那就是以和服店起家的「三井越後屋」
以前的和服店大多是上門推銷,但他們改變做法,讓客人自己來店裡選購。這樣一來店員不需要外出拜訪,節省了人事費用,因此就能降低和服的售價
當時客人買和服時,通常是賒帳付款,因為不是當場付款,所以會加上「加價」,也就是額外費用。
但如果是現金支付——就可以省下那筆加價費用!
透過精算成本、排除浪費,正是算術能力的展現。
這些劃時代的商業策略,就是由創業者三井高利所開創的。他還提出了更多的成本削減方案,讓店鋪不斷擴大
三井的商品多從「上方(京阪)」進貨,那裡的布品質很好。當時江戶主要使用的是金幣,但上方那邊則以銀幣為主。因此,向上方支付貨款時,就必須將金幣兌換成銀幣,還得支付兌換手續費
哇,有人被砍了!這是盜賊襲擊飛腳的場面。
盜賊的目標是什麼呢?看那匹馬背上的行李——是一個結實的木箱,是「千兩箱」。有兩個……裡面可能有兩千兩的現金。也就是說,他們是衝著現金來的。這是歌舞伎的一個場景,但在現實中,也真的發生過飛腳在運送現金途中被襲擊的事件
三井為了消除這種被搶的風險,以及運送現金所需的人力成本,便開始關注「為替(匯兌)」這個制度
制度大致是這樣的:
當江戶的商人A要匯款給上方的商人B時,商人A會先把錢交給江戶的兌換商,然後拿到一張寫有金額與收款人資訊的紙——這就是「為替手形(匯票)」。接著,商人A把這張匯票寄給上方的商人B,商人B再拿著匯票去當地的兌換商,就能領到現金。如果需要,還可以請兌換商把金幣換成銀幣
只要送出一張紙就好,不但節省運送成本,也能避免現金被搶的風險。
「這制度真不錯!」
正因為如此方便,三井便大力推動匯兌的使用。後來他甚至被任命為「御用兩替商」,負責幕府資金的匯兌業務。憑藉所託付的大量資金,他還向大名與町人提供融資,最終成為江戶首屈一指的豪商之一
這是進入明治時代後的情景。
右邊出現了洋風建築——是銀行。三井原本的兌換商,在明治時期發展成了銀行,一直延續到現代,江戶時代的算術力量,正是現代金融制度的基礎之一
















